安顺
金币充值

装备制造业五年全球第一,2020年出口实现翻番

2022-10-06 15:06:12

作者:sj261665038411

装备制造业五年全球第一,2020年出口实现翻番
看来,工业发展必须要在更大范围借助外脑,仅靠自己企业或单独关起门来搞研究那一套不行了。因为互联网把整个世界都打通了:一方面生产销售成本在大大降低,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与整个市场需求迅速对接,在时间上也大大缩短了。 所谓的“C2B”,就是消费者提出要求,制造者据此设计消费品、装备品。这是一场真正的革命:一个企业不再是单个封闭的企业了,它通过互联网和市场紧密衔接,和消费者随时灵活沟通。这是大势所趋啊! 这些年,3D打印正呈现出遍地开花的态势,因为制造商要适应消费者的个性需求,这样装备就必须极端柔性化。大家都知道,汽车行业正在从刚性生产线向柔性化生产线过渡。以前,五轴机床被认为柔性程度很高,可以适应多种产品制造,现在也落后了,因为3D打印机出来了。电脑设计的东西,直接打印就成型了。 中国传统工业是从计划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传统工业体系的建设功不可没,没有这个体系就没有今天。但今天如果再只是躺在传统工业体系上就要被抛弃了。你不拥抱互联网,就追不上新工业革命的脚步。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已经在这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不光通过互联网和市场需求对接,而且遇到技术难题也广泛通过互联网征集全球解决方案。 所以,我们必须要把“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突出出来。这两年“互联网+”对就业起了很大作用,特别是网购,直接带火了快递业。它倒逼着线下实体店纷纷向线下线上结合转型。现在工业领域也在引入“互联网+”。比如张瑞敏在海尔推动的创新,把制造模式、经营模式和研发模式都改变了。这些就是发生我们身边的深刻革命!我去年去河南看了一家由冷库起家的生鲜冷冻企业。他们也搞“互联网+”,不仅实现了电商销售收入快速增长,还通过打造“冷链网”,把3000多辆冷冻车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 这些发生我们身边的革命性变化给我们启示,中国制造只有和“互联网+”深度融合才有前景,才会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必须改变人们的一种认识误区:以为“互联网+”只是虚拟经济。其实这种“虚拟”一旦与“实体”相结合,就会为实体经济插上翅膀。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就是这样,要好好总结经验推广! 我去年去韩国,参观了他们的创新中心。他们第一批建立的创新中心就有十几个,政府出政策,三星、LG等大企业出资金和技术,共同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和支持。现在很多国家都在搞自己的创新中心,浪潮非常凶猛。我们也要加快脚步。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们自己还不能生产电视、电冰箱这些“大件”,最后好容易引进了玻壳生产线,结果没过多长时间,别人的新技术又出来,老的生产线没用了。包括录像机等等,我们的很多产业总是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跑。 许多人说,在互联网行业,我们和发达国家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一次,我们务必要抓住机遇,决不能再次错失。 第二,怎么推动“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融合?还是要靠市场主导,企业引导。“中国制造+互联网”,实际上就是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让制造企业追着市场跑。过去那套“供销模式”,企业自顾自生产,不考虑用户体验,短缺经济那会儿还行。现在消费者如果不满意你的产品,就会通过“海淘”,甚至直接跑国外去买了。消费者有了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他们可以用脚投票。 最近媒体频频提及“粉丝经济”、“网红经济”。我理解,这实际就是追着市场跑,是在揽市场。我们的企业一定要抓住消费者的需求和心理,把中国制造朝这个方向推,企业必须向这个方面转型。 现在我们有许多商家把消费者需求的信息通过互联网直接发给企业生产。反过来,我们的大企业也可以这么做。我们的一些大型装备企业,只生产大件,不接小活。最后成本核算下来,根本不赚钱。我看一些发达国家的大企业,不管走到哪儿,都带着一大批配套小企业。在这方面,他们已经形成十分完备的产业链。我们整天喊要强化企业的市场观念,这不是嘴上说说就能强化的。必须要改革企业体制机制,真正激发员工的内生动力。 不能目光总是过多盯着少数大型企业,一说就是做大做强。其实中小企业更具成长性,是未来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德国人总说,德国未来的希望在于德国制造业的中小企业。因为中小企业是成长性的,很可能成长为明天的“小巨人”。 第三,创建一批创新中心,政府要予以引导扶持。许多国家的创新中心一般以一个大企业为平台,吸引一批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加入进来,几方面紧密结合,可以形成优势互补。与此同时,政府在配套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比如在加计扣除、科技引导资金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最后,要加强国际创新合作。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韩国“制造业革新3.0”紧密合作,相互学习、优势互补。 这里面很关键的就是中国标准要和国际标准对接。最终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装备产品提质增效,迈向中高端。我们不能搞政府目录。现在出了个“《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绿皮书”,是引导性的,很好,但标准一定要有。要相信企业,一旦标准出来,会有一大批企业往标准方向靠拢。只要我们监管跟上,中国装备就会发展得更好。 总而言之,“中国制造2025”突破的重点,主要应放在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上,加快推动中国工业的“浴火重生”。
免责声明

扫一扫添加公众号本文推荐装备制造业五年全球第一,2020年出口实现翻番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站对作者上传的所有内容将尽可能审核来源及出处,但对内容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其真实性及合法性。如您发现图文视频内容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及时予以修改或删除。